6月盛夏,奥力通起重机生产车间,不同小组的员工们围聚在各自工段前,相机拍摄着员工作业视频,手指划过物流路径图,讨论声此起彼伏——这并非日常生产,而是一场“精益思想”向“全员行动”转化的实战赋能培训现场。面对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,奥力通选择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让一线骨干成为“精益改善先锋”。
在起重机行业竞争加剧、交付要求日益严苛的背景下,奥力通管理层深刻意识到:效率提升的密码,藏在每位员工的眼睛和双手里。本次培训以“理论+实践”双轨并进为核心,旨在将精益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场改善力,为公司注入持续升级的基因。
理念重塑:从认知浪费到组建“精益战队”
七大浪费:揭开效率的隐形杀手
案例化教学直击痛点:葛老师摒弃枯燥理论,用车间真实场景剖析“搬运、库存、动作”等七大浪费。当看到熟悉的工序被拆解出冗余步骤,参训者纷纷感叹:“原来这些习以为常就是成本黑洞!
战队集结:跨职能小组实战出击
“工作改善逻辑”武装队伍:20余名骨干被分为3个工段改善小组,每组配备“改善四阶段”工具卡,从分解作业到自问细节,再到构思新方法,最后实施新方法,将复杂的改善过程标准化、可视化,引导大家系统性地发现、分析、解决现场问题。
班组融合激发火花:生产主管、技术骨干、一线班组长混编成组,不同视角碰撞出独特改善思路。
现场淬炼:用“ECRS原则”猎杀浪费
装箱区聚焦“动作浪费”
在奥力通起重机总装车间,一名班组长正用手机拍摄工人装箱的全过程。视频中,工人第3次转身去身后货架拿取零部件的时候,他按下暂停键,在工作分解表上记录下:“动作浪费:走动距离XX米,耗时XX秒”——这正是奥力通员工运用“ECRS屠龙术”现场猎杀浪费的缩影。
装配区直击“等待的幽灵”
在端梁装配区域,一名工艺骨干敏锐捕捉到“等待”的踪影:装配工时常因配件配送节奏问题而处于闲置状态。“问题根源不在工人,而在物流配送模式需要调整。”他指着物流路线图分析道。
“ECRS”成为新习惯
当工人习惯用ECRS审视每个动作,当班组长用四连问挑战既有流程,改善便从“运动”进化为“呼吸”。ECRS已不仅是工具,更是植入基因的思维本能——它让每一寸移动、每一次抬手、每一秒等待,都暴露在精益的聚光灯下。而这把猎枪的扳机,始终握在那些最贴近现场的人手中。
样板打造:5S与目视化点亮“精益现场”
5S革新:从混乱到秩序
整理:废弃物料彻底清除,空间焕然一新;
整顿:依装箱流程重组工位,工具物料触手可及;
清扫/清洁:油污碎屑无踪,色标管理(红-危险/黄-通道/蓝-物料)清晰划分功能区;
素养:建立每日点检制,好习惯扎根日常。
知行合一:从项目收官到精益基因深植
三大改善小组带着从生产一线淬炼的成果登上发布台,在导师“现场验收+专业质询”的双重考验下,各小组交出“知行合一”答卷:
更深远的改变在人心
“现在取工具,我都会想:这动作必要吗?能更省力吗?”——装配工的朴实话语,道出精益思维的萌芽。当每位员工都成为“浪费猎人”,当持续改善融入企业血脉,奥力通的起重机承载的不仅是重量,更是中国制造向精益化、智能化不断攀登的决心与希望。